隨著新冠狀肺炎的蔓延,人們展現出對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的原則與技巧日益增加的興趣,以治癒大眾的生活、社區與地球。
Marina Martinez May 4, 2020
儘管如此迫切,新冠狀病毒的爆發、健康危機以及失敗的體制只是當前全球社會所面對的問題中的一部分。全世界高達上億的人仍然缺乏獲得健康食物、乾淨水資源以及公共衛生系統服務的管道,使他們在疫情時期,無法適當的洗手與保持安全。我們也仍然深陷於一個加速環境破壞的經濟體系中,從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到氣候變遷,種種皆危及地球上的生靈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性。
現在,是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的時刻,我們應該重新思考與設計我們身處於此社會中的生活與行為方式。樸門永續生活設計,又稱為「永恆性的文化」系統性思維,是一套合乎倫理的原則以及動手做的技藝,由澳洲科學家比爾.默立森(Bill Mollison)所提出的可實踐概念,其提供了處理上述社會與環境議題的方式。如默立森曾說,「儘管世界的問題日漸複雜,解決方法始終令人尷尬地簡單」。
樸門永續生活設計(後簡稱「樸門」)─一個揉合在地原生地知識與現代科學與科技的集合體,以能自主以及與大自然共生的方式,提供人們滿足對食物、水、衛生的基本需求,以及其他非物質性的需求的多元途徑。樸門的核心倫理原則是:照顧地球、照顧人類與分享多餘。最重要的是,樸門是一個任何人都能使用的工具:每個人都能變得更有韌性,並藉由使用這個工具,克服許多我們正在面對的挑戰。
自樸門概念於1970年代後期被提出,其已成為全球性的草根運動。在超過120個國家、遍佈五大洲的各個計劃中,從個體到以社群為單位,已有數十萬的樸門實踐者參與其中。
「樸門提供了我一個懷有希望、樂觀的方式,來面對這個有許多我想改變的事的世界」英國樸門實踐與教育者阿然亞.奧斯汀(Aranya Austin)如此說道,「當證實了我們以個人的尺度能做到,我們的觀點改變了:從充滿無力感到正面積極」。
學習樸門最實用的方式就是上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後簡稱「PDC」),這些課程目標教育個人以及社群如何以有機、生物多樣性以及低成本的方式種植他們自己的食物。她也提供相關課程,包含為什麼以及如何收集雨水、建造無水廁所、使用可再生能源、發展堆肥法與重複使用的技巧、共同發展倫理社群以及公平經濟等等。
自2004年以來,阿亞然已經在英國進行超過90場次PDC課程的教學。「樸門提供了許多生活技巧的訓練基礎,這是我們應該在學校學到的」,他說。他同時也經營一個YouTube的頻道,免費提供線上學習樸門的資源給需要的人,尤其最近必須待在家的人。
「觀察,是我們介紹的一個關鍵能力,也是快節奏的社會告訴我們:『我們沒有時間做』的事」,他說,「很諷刺地,這就是我們把這世界搞得一團糟的原因」。
在美國,有一個名為「樸門崛起(Permaculture Rising)」的教育機構,致力於協助民眾學習如何以有韌性且環境永續的方式,滿足他們對食物、水、能源以及其他必須事物的需求。教學者安德魯.米里森(Andrew Millison)和馬里莎.歐爾巴(Marisha Auerbach)已於卡斯卡迪亞生物區(Cascadia bioregion)以及國外舉辦超過100場PDC課程。最近,他們在奧勒岡州立大學以及波特蘭社區學院教導樸門永續設計,包含線上課程以及免費的學習素材。(在SoundCloud上的一場對談中,米里森與他的來賓討論了樸門對新冠狀肺炎疫情的回應)
「我們希望能提供人們能降低他們碳足跡的可行參與方式,使更多人參與他們在地的環境並建立起社群」,「樸門崛起」共同創辦人以及北美樸門中心成員歐爾巴說道。
歐爾巴說,她也把樸門永續設計應用於自己的生活以及家裡。她與她的伴侶利用一個一般規模的城市裡的後院,生產了能滿足其一年80%需求的食物。他們與鄰居以及地方社區分享多餘的食物,並交換種子。他們也用自己製造出來的有機廢棄物來製作推肥,將碳儲存回土壤中並增加土壤肥沃度。
這對情侶也收集雨水來澆水,用推肥廁所來減少水資源使用。他們安裝了太陽能板,以獲得乾淨的能源供給;而生物分解設備讓他們可以用「沼氣」來煮飯。儘管他們受惠於到府的廢棄物回收服務,他們幾乎沒有使用過,畢竟他們鮮少製造「垃圾」,尤其是由於包裝商品與逛超市並不在他們的日常裡。
當被問及是什麼讓她有動力擁抱這樣的另類生活型態,歐爾巴說,當今人類與地球面臨許多重大問題,因此,她有意識地選擇成為解方的一部分。
樸門涵蓋了眾多技術與技藝,能被應用於小到大跨尺度不同的條件下、鄉村與城市,並在世界各地因地制宜。她包含了一個共通的思維方式,就是問題可以被轉變成解方,並且,一般民眾都有—個人以及集體—的能力來落實。
舉例而言,在東南非的馬拉威(Malawi),有顯著比例的人口正受苦於營養匱乏、健康問題以及貧窮。這些條件主要是由於其支持生產與消費中美洲原生作物─玉米─的農業政策;這些玉米營養價值低,且種植玉米,忽視了其他在地傳統與高營養的可食作物。致力於克服這些問題,兩位樸門永續設計師與社區夥伴共同開創了「永無止境的食物(Never Ending Food)」 專案。
他們已經栽種了超過200種傳統作物,包含常年生長的藥草植物,能協助增加全國的營養、健康以及食物韌性。同時,小規模的生產者也能多樣化他們的收入來源,並由於他們不需再花錢在購買進口種子與工業化生產的肥料,也改善了生計。由於這個計畫的成功,馬拉威近期也將樸門永續設計納入國定學校課程綱要中。
當全球食物短缺的風險開始增加,尤其由於近期新冠狀病毒的影響以及氣候變遷條件,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從學習樸門中獲得收穫,至少,能知道如何在家裡以及在地的空間生產食物。不過,說比做容易。
羅賓.克萊菲爾德(Robin Clayfield),已經住在澳洲水晶水樸門生態村(Crystal Waters Permaculture Ecovillage)30年,她說,在亞熱帶地區,一年之中有兩個時期生產食物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是在雨季,因為過多的溼度,植物容易爛掉,二是在旱季,當水都乾涸。她解釋,由於嚴重的森林大火蔓延整個國家,這幾個月非常難種植植物。在澳洲,天候變成越來越乾、越來越溫暖是日益增加的風險。
幸運的是,實用性的樸門知識的活用幫助水晶水社區能因應氣候變遷做調適、獲得食物與水(水資源)韌性。克萊菲爾德說大多數的居民在花園裡有種植床(raised beds)、從屋頂延伸下來的雨水收集桶(rainwater catchment tanks),以即使用「等高線集水溝(swales)」墾植方式來做土地的澆灌系統。這些技術都是傳統上被樸門實踐者使用,能改善植物成長的狀態,也能在洪水或是乾旱的季節哩,更好地控制水供給。
克雷菲爾德提及,另一個對她自己是否具備成為食物上自給自足能力的挑戰,是她是否以及能否自己完成幾乎所有的園藝工作:對一個人而言,管理一英畝的土地是非常沉重的工作。但以共同居住的方式形成的社群,能以部分分攤個人必須自己去做的每一件事的負擔,並同時滿足集體的需求。
「在樸門的村落系統中,我們能關注如何協助彼此」,克雷菲爾德說。「而且我們能看見誰在做什麼,所以我們不用(每個人都去)做每一件事。」
水晶水社區也籌辦每月一次的市集,讓村落以及鄰近區域的居民能購買到以及販售在地的產品。在村裡,有一個由居民共同經營的麵包店和咖啡店,以支持在地取得食物的管道、收入來源以及社會互動(儘管他們最近由於疫情的關係而停止營運)。
另一個社區所使用的策略是團購或是大量採購。克雷菲爾德說他們最近組織一個太陽能熱水器系統的大量採購,包含了12位居民,使大家能以更負擔得起的價格取得這個系統。
除了共同做事外,水晶水社區的茁壯似乎是由於他們「全員參與制(sociocracy)」以及保護自然的作法,也就是他們致力於建立人與野生生物以及自然環境的共好互動方式。
研究新冠狀肺炎病毒的科學家指出,這個病毒是起源於野生動物,可能是蝙蝠(在中國活動物市場中販售),接著才傳染給人類。研究顯示,近年來出現的大多數的傳染病,如瘧疾、伊波拉、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萊姆病以及其他上百種病,都是由增加的「人類─野生動物」之間的磨擦與自然棲地的破壞引起。這代表預防這樣傳染性疾病出現的最好方法就是保存自然與生物多樣性。
不過,要保護自然,我們需要深刻地改變現代人類生產與消費資源方式。幸運的是,樸門永續設計能引導人們、共同創造這些必須的改變。這個「原生科學」能賦權個體,以更有韌性,在疫情時期以及疫情之後,透過如何在家種植食物到探索衛生紙使用的替代方案等課程。
樸門永續設計賦予人們能力,從一個消極的消費者,依賴結構性不健康、不正義並不永續的社會經濟系統,到成為積極行動的公民以及問題解決者。這個轉型的潛能是沒有限制的,只要人們不失去那份對更好的世界的想望以及願意去嘗試不同事物的心。
「有人可能會失去那份曾鼓舞人心的初衷,但我永遠不會」,克雷菲爾德說,儘管開創多元替代方案(如樸門的生活方式)是困難的。「我做這件事,是為了我自己的心智健康與理智,以及為我們的世界提出正面解方。」
原文出處:
譯者:學會翻譯志工-- 陳其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