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一事 -- Permaculture月記 by 第一屆畢業生PDC璟蓉

我在做什麼! 新的一年新的生活內容,分兩部份,約六坪的三樓陽臺和300多坪田(延伸一部分山)。人/堆肥/土壤/植物/水/風、陽光、動物,環環相扣的小小世界正在努力的上演者…

 有關『人』

陽臺一個非自然地點,完全受人為的因素而改變著。想要在陽臺如自然般的生長著一些植物,是因為PDC課裡老師秀出她的作品,引起我的動念,甚至在立體化裡種植面積可能不只六坪喔!

我目前的想法,是多了解生態系的自然法則,透過人類的一些設計給予不同的生物擁有生存空間,讓生態能夠自然循環。更重要是透過務實的做,需要時間的累積,感受大地的生命規律,也看見自己的急,試圖也想找回自己的規律。

陽臺裡最常出現的是我和先生,兒子與母親會偶爾來,因此所有的決定在於我倆的意識,目前努力看一些生態書籍,在討論裡整合思緒,也一起看看陽臺的發展現況。因為四周是住家,讓我覺得這一塊不再被農藥污染的土壤,希望透過我倆兩、三年的整理,這陽臺上的土應該是健康的土,能夠產生好空氣分享給四周的人。

有關『土壤』

擁有健康的土壤,才能長出健康的植物,這句話震憾著我的心。個人對土壤的成分複雜性,感覺是一個頭兩個大,哪能搞清楚好的土壤成份比率?在PDC裡提到土壤裡最重要的氮、碳、水元素,給了我一些方向,還有請蚯蚓把關,讓我有信心跨出一步。

陽臺上的土,是二十幾年來,母親隨性堆肥、自然長的土,有些硬的、有一些可見蚯蚓(測出PH6.5)。去年整修房子時,有些屋頂石棉瓦的小碎片混著。最近因重新啟動陽臺,做好防水措施後,從通霄老家山上搬了不少土,這是田的土,休耕的田,土壤是很硬的,應該是之前化肥的結果吧!

陽臺上能承受多少土!先生提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對我來講也是問號?由先生決定土壤的量之後,先生和兒子一起經過三次五、六袋的土壤搬運。目前量已定,一部分留下堆肥時用的土(約五袋),其他在菜圃裡,希望在循環裡因堆肥、因覆蓋,讓土壤愈來愈鬆軟。

有關『植物』

將空間調整了一下,除了容器菜圃,多加了用空心磚組成的大菜圃,想讓不同種的植物一起生活,也想讓土壤裡營造個生態系,能夠啟動一個鬆軟的土壤層給植物生長,透過堆肥給植物的養分,我和先生用尿液稀釋方式再幫植物補充氮的部分,用檸檬香芧草覆蓋幫植物保濕、除臭。

在冬季裡種下植物,似乎不能像春天種下馬上可見植物快速成長。跟著婆婆種下的A菜、紅蘿蔔、芹菜、菠菜、香菜等季節菜,我再加種山芹菜、葱、苦瓜、地瓜葉、四季豆、薄荷、百香果、蕃茄、紅菜,再加上之前的菊花、金桔、檸檬、

紫蘇、石蓮、木瓜、九層塔、檸檬香芧、迷迭香、台灣土肉桂、川七、玉蘭花、黄椰子。兒子一再提醒我現在是冬天,會長的比較慢,能確定活著就好了。

經過兩個多月來,最興奮的是看見好多的黑紐草,還有其他一些柞醬草、鬼針草,有種開了小小的黃花,雖小卻非常顯眼,裝扮在我的菜園裡,紫蘇此時愈來愈乾,等待著下一次的展開,我會留著這個位置給您的!!!木瓜不知是不是種到公的,現在一直不見開花?人為種的植物似乎沒有野生的生命力強;部分種在風口處,經不起而陣亡。植物一直告訴我們,這個陽台發生的任何事情。

 

有關『水』

水一事是一直討論還沒定案的事,從PDC提到雨水的珍貴,利用屋頂雨水收集的方式,讓水在緩慢的流逕中滋潤大地。比如最貼近生活的事,因收集雨水可以沖馬桶、可以灌溉菜圃、可以預防大雨過多淹水之苦…,只要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皆是可運用雨水的事。

目前陽臺水資源,除上天賜予的雨水,則是自來水源的灌溉,從水的旅程,讓我更想要去收集雨水,為何「直接」的不行,而要靠遠方的水呢?雨水收集需要空間安置水塔,早期家裡的隔局在三樓沒有留下空間,因此目前一直在找可行的做法。

先生提出一個覺得可行方法,在一樓空間放個水塔集水,再用馬達抽上去的雨水收集利用,或是可以提水。此法雖不完美,似乎是在環境裡最佳的選擇。因此我們需要去了解從屋頂雨水流下的動線,如何能集合在一樓水塔裡。此行將不是省錢一事,而是改善生活環境。

 

有關『風、陽光、動物』

風~三樓陽臺位於房子的北邊,北邊正好隔個小巷子有四層樓的鄰居擋住北風,東北角處有紅磚砌的高牆,西邊南邊是建物,空氣流通性非常良好,因形勢盆狀,位於東南角開口處受於東北風的迴轉造成一個風口,讓風所行徑之處,植物明顯的長不好,正在考慮要調整菜圃高低?還是只是冬天的東北風而己?還是用塑膠布將風引向東面,不致於迴風呢?

陽光~東北角是陽光出現的位置,因形勢盆狀,所以今年冬天觀察陽光要照到陽臺所有的植物,大概巳近中午,因此西、北面還好,東、南面就較陰涼。記得夏天時一大早,陽光照滿陽臺,以前還用盆栽放置減少樓下房間太熱的事情,或是用黑網架起,減少植物晒壞了。因此這次調整的菜圃位置,也有考慮樓下房間太熱的事,以及用移動式花盆的植物,當傘遮陽用途,能夠在不同季節調適「熱」的問題。

動物~我最愛在房子裡,聽見陽臺上鳥兒吱吱叫,曾經在向日樊花下面看見螳螂倒吊,也看見成群螞蟻在百香果枝葉上行軍,蝴蝶偶而可見,蜜蜂一兩隻…這些動物都不請自來,表示它喜歡。隔壁家的狗吠聲,也會因陽臺有動靜而不停的吠著,還有住在陽臺努力工作的蚯蚓團隊,土壤裡的微生物(細菌、放線菌、真菌、原生動物、藻類等)和關心的人,期望我們能和平相處。

 

<田一事>

完全新的開始。雖然說服老家的爸媽,時間近五年多的日子,這次的肯定出發,乃是PDC研習的意識與知識的力量,三人勇於向農夫的爸爸媽媽再度提出,這是結果,也是我們在生活裡想追求的「讀書、耕田、親子園」的一大步,是真正與大自然接觸的開始。

這塊田位於楓樹窩的地名,我這位剛做楓樹窩的媳婦在楓樹窩裡沒瞧見楓樹一棵,有次很疑惑的問先生,先生說要看楓樹就到家裡客廳的樑上看,很粗大,公公說著:「這根當時是用人力加牛拉,從窩裡運出來的。」我再問公公,為什麼現在看不見楓樹,公公說:「當時要劃為保安林,百姓為保有自我土地,而忙於將楓樹砍去…」讓我想到這塊地應適合種楓樹,個人也好喜歡楓樹隨季節變色的風采,也想給人到楓樹窩能見楓樹。因此想在靠近田的北邊種一排,延伸到後面山上,在山上與相思樹混種,印象中楓樹根系往下紮,可防土流,在此想要請問有沒有青楓可以給我們種?我們也想到窩裡找楓樹的遺跡,還有有關楓樹資訊有沒有人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提供給我,在此先謝謝。

在這田裡有口井,問婆婆,婆婆說是可以飲用的一口井,令人聽得很興奮,因此我們在未來規劃水資源時,如何成特色與使用?是我們努力想的事,我在想:「讓井成為一幅畫」不知有沒有人可提供參考資料…。我和先生想了一些想法,最後我提醒先生,到時我們做的「食物森林」在爸媽眼裡的評價,我們可要有心理準備。哈!哈!看來未來很挑戰!

時間沈澱的思緒是一份念力

   文字洗滌的內容是一份分享

    實做感受的經驗是一份滋養

 

 

 

2 comments

 
來賓 wrote 13 年 43 週 ago

好好哦!

好好哦! 我生活在素有"花城"的地方,南方气候地带。无论本地植物或舶来的花草大多能生长。欣喜于璟蓉的用心,令我也有心动,想在生活中有所改变。

 
來賓 wrote 13 年 46 週 ago

腳步雖慢,我也要繼續努力!

看到璟蓉一點一滴地逐步改變住家的生態 一來為你欣喜 二來也鼓勵了自己 我在台中的老家也有三樓的一片露台 目前慢慢地也希望能做些改變 不過因為一個月頂多回家一次 變化緩慢

還好爸媽有一點點受到影響 也開始喜歡拈花惹草 雖然改變很小 但是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唷 大家一起加油!

雅容

Please register or sign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