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ermaculture的觀點看災區重建 by 序樺-- 談李鴻源教授的治水計畫

編按:   感謝PDC同學--序樺的投稿,經歷這次八八風災,看序樺對於風災的看法

撰文:第一屆PDC學員序樺


八八水災之後,許多人都在思考能為災區做些甚麼?

大地旅人工作室號召的「樸門重建工作隊」是非常積極正面的作為,但是在深入考量具體作法時,許多問題便一一浮現,例如柚子所提出的「人」的問題:

  1. 我們有哪些資源?可以提供甚麼服務?
  2. 由誰來領導重建工作?他可以長期駐留在當地嗎?
  3. 如何讓居民共同參與?
  4. 如何讓居民瞭解Permaculture?
  5. 如何去體會居民的心情與需求?

重建之路漫長,人的問題又很棘手,除了「重建期的生活設計」、「土壤重建與復育」、「食物生產系統的建立」等協助方向之外,我建議可以徵詢Robyn老師的意見,聽聽她的看法,也藉此機會學習如何將Permaculture運用在災區重建。畢竟,大區域的防災規劃及重建計畫恐怕沒有幾個人做過,也沒有幾個人有能力做。學藝不精,只有求師傅出馬嘍!

回顧PDC課程內容,老師告訴我們從事Permaculture應有的心態:

  1. 凡事皆有其正反面,遭遇問題時,要以正面思考將問題轉變為助力
  2. 面對土地,要多去閱讀、觀察、討論、思考
  3. 要以高度的想像力來從事Permaculture設計

水災後,台大教授李鴻源於8月27日提出了一個綜合治水計畫,他所運用的治水理念,有許多地方與Permaculture的原則及作法不謀而合,頗值得當作一個大區域重建計畫的範例來探討。

李鴻源教授提出的林邊災區綜合治水計畫建議:

根據地層高低,在經常性淹水地區規畫人工湖和滯洪池,潮位高還會淹水的地區規畫人工溼地,面積約二六○公頃,挖出的土重新造鎮,整體經費初估50.92億元,陸域生活區重建後發展觀光休閒旅遊,二、三年後屏東就可以有不一樣的面貌。

先瞭解問題所在

我們可以嘗試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災區重建;首先,要弄清楚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什麼?

李鴻源教授表示:「治水,其問題不在工程技術,而在國土規劃。臺灣社會發展失衡,城鄉缺乏永續觀點推動整體規畫,都會生活環境惡化,農村生態保育功能消失,城市地區因不透水面積大幅增加導致水患威脅,鄉村地區則因欠缺產業發展政策而使土地超限或扭曲利用……。此外,高海拔山區農業及觀光過度開發引發嚴重土石流,形成災難源頭、西部主要河川上游地區保育不足,中下游則長期與水爭地,不只造成環境污染,也將自己置身於災難之中……這些原本應納入國家有效管理的公共機制,在臺灣卻已成為眾人見怪不怪的亂象。但惡水來襲時,卻總是全體社會共同買單。」

「林邊鄉當年積極發展養殖,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速度居全台之冠,近十幾年遇雨必淹,讓鄉民重視超抽問題,但已難挽回下陷事實。」(2009/8/27 聯合新聞網)

運用「閱讀」與「觀察」,透過媒體報導及網路資訊,我們可以獲得許多災區資料。以林邊災區為例,屏東地層下陷的區域廣達1346公頃,涵蓋林邊、佳冬、枋寮,平均下陷3.2公尺,上游山區崩塌地太多,泥沙順流而下,從潰堤處灌入低窪的住宅區,才造成這麼嚴重災害。

從中央大學遙測中心的衛星影像圖可以看出,林邊、佳冬一帶正是受災最嚴重的區域。

利用Key Point-在地形低窪處規劃人工湖和滯洪池

當淹水情況已成了經常發生的模式,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種既有模式。順從這種模式作規劃,才是聰明的作法。

台灣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已是既成事實,為今之計只有停止抽取地下水減緩地層繼續下陷,再利用低窪地形規劃人工湖、滯洪池和人工溼地。土壤如同海綿一般,本來就有吸收水份的功能,水份滲入地層可再補充地下水。當大雨發生時,人工湖及滯洪池可蓄積部分水量,降低水患的影響範圍,同時讓地下水獲得補充,讓土地逐漸恢復生態保育功能。

分區規劃

整個區域以生態復育、發展觀光休閒產業為方向,考量地形、氣候、植栽、可用資源、及人的因素作分區規劃。

將經常性淹水地區規畫人工湖和滯洪池,潮位高還會淹水的地區規畫人工溼地。利用人工湖和滯洪池挖出的土重新造鎮,確保居住安全。

發揮邊緣效應

水岸交界之處是生態最豐富的地方,也是最具有生產力的地方。充分發揮這種邊緣效應,利用陽光、風、水等既有資源,遍植水生植物、建立防風林、吸引鳥類棲息……這裡很快就可以變成台灣最美麗的地方。

原有的養殖產業可順勢轉型為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產業,為當地居民開創另一條生路。

解決人的問題-體會居民的心情與需求

李鴻源教授以他和西南沿海養殖業者的對話經驗為例:

「我到嘉義東石去和漁民對話,他們都是鄉下的歐吉桑和歐巴桑,但只要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他們絕對可以了解。東石鄉的地層下陷問題很嚴重,只要大潮一來就淹水。這地方一年養殖的產值是六十億,其中有二十億是近海養殖,四十億是陸上養殖。你們知道水利署在這邊投多少錢治水嗎?兩百五十億!

政府投資兩百五十億,讓他們一年賺四十億,但這裡一年抽取六十億噸的地下水,相當於台灣一百五十座水庫的水量。一噸的水可以賣九塊錢。六十億噸的水值五百四十億。這筆帳該怎麼算?

我如果是主事者,我會跟漁民說,我給你們四十億,不要再養殖,不要再抽地下水。這是最笨的做法,但起碼地層就不會再下陷。我就這樣去跟當地漁民談,大家都認為漁民一定會反對我,結果出乎大家預料,漁民們並不反對。因為這些漁民要從事養殖,至少要先投資一千萬去買鰻苗,鰻苗只有百分之七十會長大,一碰到淹水就破產了。這是一個非常高風險的行業。漁民說他們也不願意這樣,但是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政府沒有給他另外一條路走!」

一個新的選擇-將窮鄉惡水轉變成濕地生態公園

李鴻源教授問那些漁民,如果政府把你的魚塭租下來,不要養魚了,但至少會有固定的收入。接下來可以把這裡改造成人工濕地兼滯洪池,東石、布袋、義竹三個鄉的面積有兩百六十五平方公里,我把其中五十平方公里拿來做滯洪池,上面再種滿荷花、蓮花、筊白筍…所有的水生植物,候鳥會飛來棲息,這地方不再是風頭水尾,會變成全台灣最漂亮的地方。這樣不是很好嗎?

然後我們再把地勢填高、營造新市鎮,漁民往後就靠觀光、休閒旅遊的收入來生活。這樣不好嗎?幹嘛每天那麼辛苦,還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從事養殖、生活在一個每天都淹水的地方?

結果他們都願意,沒有人反對。事實上,若再繼續抽取地下水,有一天,他們的家就在海底下了。繼續抽到最後,抽出來的就是鹽水,也不能養殖,而且淹水的風險越來越高。與其要賭賭看還可以養幾年,不如趁現在停下來,給他們一個新的選擇。

結語

李鴻源教授的治水計畫內容具體可行,不但有願景、有方法、有時程,還有費用估算。比起政客、名嘴的口水及官員的無能,這個治水計畫是最能夠帶給災民希望的計畫。至於中央及地方政府是否願意採納這個治水計畫,我們姑且拭目以待吧!

李鴻源教授或許沒有聽過Permaculture,但是他的規劃構想中透露出豐富的學識、經驗,以及對人與自然的關懷。在探討他的治水理念及嘗試將Permaculture與大區域的防災規劃及重建計畫作結合的過程中,讓我重新複習PDC所學,並且獲益良多。這個案例讓我體會到:Permaculture是知識與經驗的累積,透過不斷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使我們更有能力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進而使受損的土地重獲新生。以此與PDC同學共勉之!
 

2 comments

 
來賓 wrote 12 年 19 週 ago

老祖先 的 生活 方式

古老農業 社會 本就是permaculture的縮影 李教授 小時後 的 生活 環境 對他提出的治水 方式 應有 影響 早期 的 農業 社會 我們 稱為 貧窮 年代 事實上 人類自己 將自己 與大自然 分隔 卻自以為文明 顯示出 人是最愚蠢的動物 從我們自身做起 改變 自己 的 生活 習性 回歸山林 安貧樂道 共勉 yuhsien in new zealand

 
來賓 wrote 13 年 15 週 ago

很棒

我有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很多人 希望更多人有機會了解 Permaculture 在不同應用範圍的思考模式

Tammy

Please register or sign in to post a comment.